您的位置 首页 鱼类百科

罗汉鱼的病症整理与处理方法(2)

罗汉鱼的病症整理与处理方法(2) (四)烂尾病、烂鰭病 病因: (1)捕捞及运输時受伤。 (2)打架、惊吓、跳跃或因追捕活餌時而造成、混养问题、不必要的惊扰。 (3)鱼的饲养密度过…

罗汉鱼的病症整理与处理方法(2)

罗汉鱼的病症整理与处理方法(2)罗汉鱼的病症整理与处理方法(2)罗汉鱼的病症整理与处理方法(2)(四)烂尾病、烂鰭病

病因:

(1)捕捞及运输時受伤。

(2)打架、惊吓、跳跃或因追捕活餌時而造成、混养问题、不必要的惊扰。

(3)鱼的饲养密度过高、水质污染、过滤系統不良。

(4)体外寄生虫攻击及其他細菌的感染。

症狀:

(1)外伤诸如掉鱗、破鰭、擦伤……等。

(2)鱼鰭會呈白色並分泌黏液狀,然后开始溃烂。溃烂的部位成破裂腐烂样且有泌血斑点产生。

治疗:

(1)隔離治疗。

(2)注意及改善水質。

(3)采用市面的治細菌药劑(藍药、黄药)配合加溫治疗;盐浴亦可。

(4)健康恢复后再考虑用mazui药來修剪断鰭部位。

修剪建议:

(a)請有经验的人员幫忙。

(b)太严重不要修剪~怕无法重新長出。

(c)復健時間太長不要修剪~怕影响游姿造成畸形。

(d)不严重不要修剪;可尝试无伤大雅的修剪。

(五)翻鰓病

病因:

(1)不适宜的水质环境所造成的伤害。

(2)活动空间狹小,混养过多造成水中溶氧量不足。

(3)不正常使用揚水器或未能保持衡溫,过冷或过熱,鰓部敏感而造成。

(4)寄生虫的寄生及其他細菌感染也会造成翻鰓。

症狀:

(1)食慾丧失、不进食、体色暗淡,呈现虛脫狀态。

(2)鰓部肿胀,令鰓蓋無法閉合。

(3)呼吸急促、困难、浮头、费力喘息之狀況。

治疗:

(1)以渐进式方法改善水质,每2到3天换水百分之20水量,並加强气泵打氧 。

(2)检查活动空间、混养问题、溫度和水流等条件设定。

(3)被寄生虫及其他細菌感染所造成,应先治疗其感染。

(六)肠炎和脫肛

病因:

(1)不洁或鋒利的食物,引起肠道令細菌侵入感染。

(2)投餌不当或大小餐,食量不定。

(3)肠道寄生虫所感染。

症狀:

(1)排泄黏液糞便,偶而糞便会附著肛门呈拖便现像。

(2)严重时食慾会降低到不进食,肛门红肿继而出血。

治料:

(1)改善水质环境及注意食餌並提供維生素。

(2)可先換水三分之一,並加入適量粗鹽提高溫度並增加水流。

(七)水黴菌病

病因:

(1)不良水质环境。

(2)表体受伤后造成。

(3)感染。

症狀:

(1)其病菌附身在魚的傷口处,为灰白色。肉眼可看出在魚的伤口,有如棉絮纖維覆蓋般,並会磨擦底材或缸壁止痒。

(2)受伤的表皮产生毛狀、丝狀菌丝,肉眼所見丝狀物即为已死的细菌尸体,活的细菌则寄生在皮膚及肌肉上。

治疗:

(1)提高溫度下粗盐是其中一個好方法。

(2)補充抗生素与專治黴菌感染的药劑等治疗。

(3)投入適量甲基蓝药水。

(八)腹水病

病因:

(1)吃食不新鮮餌食。

(2)或活铒帶刺(如蝦头的蝦劍),吞食時伤及內脏,而遭弧菌感染引起內臟積水。

症狀:

(1)典型腹水病:眼球突出、眼睛衰退、肛门出及发炎,鰓呈白色,严重烂鰭,並可看见表皮紅斑,腹腔可能積存膿液,使腹部肿胀。

(2)潰瘍性腹水病:潰瘍患處為紅色,被白色环围着,存于发黑表皮下,鱗片脫落处,可见到脓肿。

治疗:

(1)此症末期治癒機率很低,但可当試以口服抗生素、或硫磺劑並適量換水,再將溫度調高至30~32℃,仍有治疗機會。

(2)在伤口涂抹杀菌劑,或投入適量甲基藍藥水治療。

(3)將氯黴素、鏈黴素、北里黴素等抗生素,以加入饲料方式治疗。

使肝脏增加负荷的饲料会助张此病,对于患此病的魚,要立即隔离。

(九)烂嘴病

病因:

(1)因水菌的寄生所引起。

(2)水质恶化或太久沒换水。

此病传染力甚强,发病后数天,缸中鱼兒可能全灭。

症狀:

(1)鱼的嘴及颊部覆蓋白色附著物,鰭、鰓、口部最易感染。

(2)鱼呼吸急促、食欲不振、 动作迟缓、色泽退失。

此病传染力甚强,发病后数天,缸中的鱼可能全灭。

治療:

(1)可采用跟水黴菌病相同的治疗法。

(2)塗抹多聚氰。

(十)眼睛白矇、混濁

病因:

(1)眼膜受伤,遭受結核菌、弧菌侵入。

(2)水质不良或氮气进入罗体。

症狀:

(1)初期眼膜出现白雾現象,眼球混浊,多为单眼。

(2)严重时眼睛肿,並且長出白色棉絮锥形物。

治疗:

(1)可先换水三分之一,並加入适量粗盐提高溫度並观察是否有改善。

(2)投药进行药浴治疗。細菌性治疗液可用市售黄药替代。有人介绍海宝–愛斯拉奇眼球治疗剂,严重的話我想可以试用看看。

眼球混浊,复原时间较慢,约三至五個月才會治疗。如果肿胀現象消除,可減少使用药量或停用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养鱼人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angyur.com/7807.html

为您推荐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